开云官方深圳环保志愿服务起步早、覆盖广。2011年成立的深圳市绿源环保志愿者协会,早期以红树林保护为核心,10余年累计复种红树20万株,并逐步拓展至水环境治理、青少年生态教育等领域。“我们从2014年起开展水环境调研,2017年发起‘河流方程式’项目,通过民间河长带领青少年观察河流生态,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教育模式。”绿源协会党支部陈娜介绍。该项目不仅获评“广东省母亲河奖”,还开发了标准化培训工具包开云官方,推广至梅州、韶关等城市。
深圳将科技深度融入志愿服务。龙华区搭建的“环保志愿者之家”平台,将虚拟现实(VR)与环保设施开放相结合,打造“云开放”平台。通过线上虚拟展厅,公众可以身临其境地观察水资源保护地及周边环境,了解饮用水源保护的相关知识,还可以参观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厂等环保设施,了解其运行原理和技术流程。
据项目负责人介绍,2025年上半年累计出动2356人次,发现问题343宗,成功调解332宗,上报11宗至指挥中心,问题解决率保持高位,切实回应群众环保诉求。成立至今,“生态哨兵”团队已达736人,共设立“生态哨点”366个。发现问题5722宗,成功调解5558宗,上报局“指挥中心”分拨处置164宗。“生态哨兵”通过创新机制,将生态治理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防控”,形成了可复制的基层治理经验。
“我们带孩子们去河边观察生物、采集样本,再通过舞台剧、快板等形式把环保理念传播出去。”深圳市南山区生态环保青年志愿者协会负责人介绍,协会从2017年开始探索“志愿者2.0”模式,重点培养青少年参与环保。
“我们有一套完整的培训体系,从入门培训到初级培训,再到专业培训,逐步提升志愿者的能力。”王海波说。志愿者完成18小时服务后,可获得基础物料支持,并正式加入服务队伍。每年还需完成一定服务时长,才能继续留在志愿者系统中。
绿源环保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生态监测和科普教育;南山区生态环保青年志愿者协会联合学校、企业,推动青少年环保实践;华侨城湿地自然学校与基金会、企业共建自然教育平台;福田红树林生态公园与周边的社区、居民合作,培养“在地志愿者”。
在深圳,越来越多的市民正加入生态环境志愿服务的行列。他们可能是周末带孩子来湿地观鸟的家长,也可能是每天巡河的“红领巾河长”,还可能是深夜在红树林记录鸟类活动的志愿者。
kaiyun咸阳市生态环境局彬州分局紧紧围绕市局党组和彬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为核心,在建设用地准...
kaiyun今年以来,咸阳市生态环境局高新分局紧盯大气污染防治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系统治理,通...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关系到国计民生与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持续加大对农业现代化的支持力度,推动产业向集约化、智...